A股市场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2021年造就一批“热辣”年度新生代明星基金经理的热门赛道,元旦回来后就加速下行调整,医药板块尤其是创新药和高估值的CXO领域也大幅杀跌,传统蓝筹白酒领域也偏弱….总体来说,市场波动加大赚钱效应不持续,相反不少投资者感觉亏钱比之前更加容易了。1月份表现相对较强的领域,反而是之前受冷落的低估值板块,一月份有不错的相对收益与绝对收益。
如何看待近期市场整体性的调整?如何看待热门赛道的下跌与低估值板块的走强?本期我们重点就这几个进行讨论。另外,这两年与不少基金投资者交流中,普遍流露出屡屡投资一些明星基金经理但是收益效果不理想的烦恼,本期我们就这个现象展开探讨,投资中最困难的事之九—-究竟该坚守单策略还是该努力去做策略适配的事。
为何我们在年初的年度策略中提到,2022年在成长股领域要从“成长主题投资”转变为“成长投资”,可能要远离一级菜单的公司,深入挖掘二级、三级菜单中的优秀公司?要回归常识,对于深受大家鄙视嫌弃的领域,要考虑股价的下跌是否已经过度反映了悲观的预期。从一月份市场的新分化来看,年初的一些预判还是贴近了今年的市场。
在经过三年的市场教育与在热门赛道的持续赚钱效应的强化下,不少投资者对这些领域逐渐形成了信仰并持续强化,同时也用手上的资金配置做出了实际的行动,当2021年底“拥抱新经济”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时,跑道过于拥挤,估值出现一定的阶段性泡沫的现象,调整也就到来了。这种情况与2020年底“拥抱核心资产”很相似。2020年底过后核心资产的分化走势,可能就是未来一段时期热门赛道公司们的预演。估值严重泡沫没有竞争优势的热门赛道型公司,接下来可能步入漫长的熊途;有竞争力优势估值不贵的,稍事调整后很快就会有新高;有竞争力优势但是估值严重泡沫化的公司,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消化估值,这两年的收益率可能会很平庸。
因此,对于新能源车、光伏、风电、半导体、军工,这些领域的投资,需要改变过往几年买赛道即可,2022年接下来的投资要回归买公司的本质:坚持好公司+合理的估值,深入在产业链深处研究寻找存在研究差与预期差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对于行业贝塔强的公司,可能需要把握交易的时点,不再是买入后躺赢了。
元旦回来后,一些低估值公司走得相对较强,我们认为这与牛市发展到了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吻合的。与热门赛道过于拥挤对应的是,一些低增速的行业与公司过去几年受到一致性的鄙视与抛售,估值已经非常便宜了。我们团队内负责价值股研究的同事重点研究跟踪的一些公司,用买断公司的标准来看,已经非常便宜和有吸引力了,相对应与热门赛道一些高估值公司但不具有确定性相比,价值投资的天平阶段性往这里倾斜,也是情理之中的。2022年的一段时间内,投资风格与过去三年发生转换,目前来看,需要讨论的不是会不会发生的问题,而是会持续多久的问题。
该选择坚守单一策略还是追求“策略适配”,与投资者处于武功修行的哪个阶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对于投资时间少于一个完整循环周期(7-9年),尚未通过自己的投资实践,有了赚大钱的经验和经历过熊市至暗时刻的人来说,应该还处于专心修炼好一种有效策略的阶段。就好比,对于一个小学生,在讨论该不该读博士学位前,先专心学习好小学、中学的课程,考上大学后再说。道理是一样的。要做好策略适配它的难度,与练好单一策略的难度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里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绝不是说坚持单一策略的投资者的水平低于坚持多策略的,正如我们上面强调的,坚持追求多策略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既要熟悉各种有效的策略,还需要对各种有效策略适配的环境有清楚的理解和认知,同时在投资实践中还要读懂当时属于什么环境适合用什么策略。因此在实践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很多功力不到家的多策略选手的业绩反而不如长期坚持一种策略的选手。早年的我们自己也曾陷入类似的苦恼中。所以在团队内部我常对年轻同事说,要追求80分之前首先要hold住60分。也就是我们公司墙上那句“不要为了追求完美而错失正确”的由来。
该如何选择,另一方面还与投资者的目标有很大的关系。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不追求市场的排名和每一年都好,只追求能够在资本市场中获得不错的投资回报即可,那单一策略练好了,完全可以达到这一目标的。就好比体育运动业余爱好者与专业运动员的区别,以锻炼身体和个人爱好为目标的,与以在奥运赛场上努力夺取奖牌为国争光为目标的人,参与运动的方式与时间投入是完全不同的。对于专业资产管理公司来说,目标设定显然不可能太低。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几乎没有看到优秀的、有影响力的专业资产管理机构是单一策略的。包括国内很多大型公募基金,也是在一家公司平台上,兼容了多个风格鲜明,但是策略有互补性的基金经理,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基金经理能够脱颖而出。
无论如何,想做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前提是你至少先精通一门武艺,如果连一门武艺都练不好,谈何其他。如果说单一策略做好了是60分,追求“策略适配”这个更高分的目标途中,很有可能在没有成熟的某些阶段,连60分都做不到。这种案例在我们自己早期和不少投资人身上是见到的。就好比高尔夫球的初学者,头几次下场打球,只用7号铁杆一支杆打完全场,成绩一定是比各种球杆都用的新手会好不少(虽然成绩都很惨)。但是,想成为一名高球好手,无论是业余还是职业的,都绝不可能是只用一支球杆打完比赛的。这一点与只做单策略还是努力追求“策略适配”非常相似。想成为真正的职业高手,练妥一支球杆后,一定要把各种球杆都尽快熟悉练好,唯此才有可能成为高手。投资亦是如此。
的确 ,一个人的时间与能力圈是有限的,对于单独一个人来说,要做到既懂医药、又精通互联网、半导体、消费、新能源车、光伏、风电…..。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可以通过团队分工配合的模式,大大降低了策略适配的难度。我们团队内部一直是按照这种分工协作、团队高考的模式来努力去实现“策略适配”的目标。通过多年的磨合,现在来看还是越来越靠近了之前的目标。
在政策层面,我们看到了很多非常积极的信号和动作,经济虽然有一些关系的下行压力,但是政策工具箱里可用的工具还有很多,政策逐渐加码是大概率的。在政策积极对冲下,经济与资本市场可能不需要太悲观。
投资者情绪落入冰点与新基金销售遇冷,历来对于投资来说都不算太坏。虽然资本市场是因变量,会随着财富效应的正反馈与亏钱效应的负反馈产生新变化。但是A股市场整体估值不贵,在成长型行业和很多领域都能自下而上找到不少投资机会,市场还是有不少赚钱的机会。
策略上,我们在去年四季度已经逐渐减少在新经济领域的仓位配置,提高了低估值领域的配置权重。现阶段依然会保持中性偏积极的仓位,自下而上配置估值不贵的优质公司,享受业绩增长与估值修复带来的红利。
虎年大吉!身体健康!财源滚滚!家庭幸福!
2022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