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如何做好投资选择题

《投资中不简单的事》节选

孙庆瑞对大方向的把握描述

过去这么多年,我一直是比较粗放的思考,出发点是思考需求的满足程度到了什么水平,每个时间点我都选择成长行业,包括2007年之前的周期股,2008年市场下跌之后的西部水泥,2009年之后的全部转向消费行业。这是我过去所有逻辑的出发点,以需求端为引导。根据需求是否满足及满足程度的多少去进行选择,至于需求什么时候爆发我并不确定,我只是认为它应该会爆发,之后具体选择什么公司,就交给我们的研究员。

例如2012年转向传媒,是因为传媒行业在移动端智能手机开始普及,娱乐的满足程度在吃穿用住行中相对较低,基于这两点选择了一批传媒公司,2017年之所以非常坚定的选择环保,是因为我思考当时所有人的一般需求都基本满足时,环保是虽没有得到满足而又最迫切需要得到提升的,例如空气,水的质量。

生意模式不好也不重要,因为只有等到爆发成熟后再反过来证明其好坏,但在企业规模小又面临强需求爆发时,所有模式都是好的。根据这个选择标的的风险不太大,只挑选行业里最好的公司就行,但是我也面临较大的挑战,过去公募也不在意回撤,所以拿住了等它爆发就好,现在私募在意回撤和业绩表现,我会更顾虑什么时候爆发,是否会对收益率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