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彼得林奇:“这孩子肯定能长大成人”之类的话不可靠

前言
两周前“聪明投资者”和大家分享了沃顿商学院知名毕业生霍华德•马克思《投资最重要的事》的读书笔记(点击详看:橡树资本霍华德:当事情“好到不像真的”,通常就不是真的),本周,和大家分享霍华德的校友,另一位投资大师彼得•林奇的经典投资语录。

彼得•林奇目前是富达公司的副主席,在他出任麦哲伦基金经理13年间,该基金管理资产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年平均复利报酬率高达29.2%。

Blog名为“取之有道”的止凡,整理出了彼得•林奇最经典的25条投资语录,并逐条给出自己的解释。“聪明投资者”将他的整理分两期分享给大家。

彼得林奇的投资语录(上)

1. 投资是令人激动和愉快的事,但如果不作准备,投资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投资前做好准备,“准备”所指的是应有的财务知识,不是听听两句演讲,看看报章杂志,浏览两下网站之类就算是做好了准备,没有财务知识及好好分析研究投资的项目,危险是应该的。

2. 投资法宝不是得自华尔街投资专家,它是你已经拥有的。你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投资于你已经熟悉的行业或企业,你能够战胜专家。

这是林奇经常推动的一个概念,作为一般市民,日常生活能接触的生意、品牌、行业,可能你对它们的认知比所谓的专家更厉害,林奇就试过从他太太那里得知某品牌的丝袜是多么好,分析后做出投资并大有斩获,这个发现比所有投资专家都要快。

3. 过去30年中,股票市场由职业炒家主宰,与公众的观点相反,这个现象使业余投资者更容易获胜,你可以不理会职业炒家而战胜市场。

股市可以说是受大众投资取向所左右,但林奇认为股市还受着职业炒家主宰,他们的观点不一定是可取的,把某东西的价格追捧至天价,但实际上他们并不一定懂得分析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业余投资者对有价值的东西的认知不一定在职业炒家之下,要战胜市场的话,只要不理会他们即可。

4. 每支股票背后都是一家公司,去了解这家公司在干什么。

这也是股神巴菲特的名言,股票不是单指其股价,或每天上上落落的数字。股票是代表一家公司,这个世上赚超级多钱的投资者都是深深明白这个道理,并付诸行动的。

5. 通常,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公司业绩与股票价格无关。但长期而言,两者之间100%相关。这个差别是赚钱的关键,要耐心并持有好股票。

短线价格只是反映供求,长线来说,价格必定跟价值走。可惜大部份人都混淆了这个概念,认为价格高低是无时无刻地反映着价值,短期大升的股票就是有价值,什么“宁买当头起、莫买当头跌”之类的言论充斥市场,概念上好像距离这个价格及价值的基本关系越来越远似的。

6. 你必须知道你买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买它,“这孩子肯定能长大成人”之类的话不可靠。

这是说明“长线必胜”的错误理解,要懂得跟时间做朋友,抱着好的资产时,时间才站在你朋友的一方,如果抱着坏资产的话,越长时间只会越蚀大本,所以林奇提醒大家最基本的道理,至少要知道你买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买它。

7. 远射几乎总是脱靶。

这是预测未来的问题,好像远射这个比喻,越远的误差自然越大,同样道理,预测越长时间的未来环境,出现偏差的机会也会越高,这要有心理准备。

8. 持有股票就像养育孩子,不要超出力所能及的范围。业余投资者大概有时间追踪8-12家公司。不要同时拥有5种以上的股票。

不要说业余,我怀疑就算是全职的基金经理,一个基金买入几十、几百支股票,到底有多少支他们是了解人家的公司是在做什么的呢?如果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就更加要集中注意力到几支股票好了,这会比较有把握了解自己在买什么。

9. 如果你找不到一支有吸引力的股票,就把钱存进银行。

这是很有趣的现象,好多朋友见近年楼市大升,可能卖楼或加按套现(注:加按,是指银行为已经在该行办理住房贷款的借款人提供的一种“追加”贷款的服务),手持大笔资金,另一边厢就立即到银行问问有什么股票、基金、债券、人民币定期之类可以买,好像在找地方放好资金再“滚两滚”,到楼市大跌时就拿出来买楼。

曾经有位朋友就为安置资金而连续一个月积极看不同银行的基金计划,选好了就没有再理会。操作本身没有大问题,问题是放钱的地方是需要财务知识的,对投资项目没有认知,找不到有吸引力的股票、基金,不一定每时每刻都必须要投资,到头来,比起把现金放在银行还要赔本。

10. 永远不要投资于你不了解其财务状况的公司。买股票最大的损失来自于那些财务状况不佳的公司。仔细研究公司的财务报表,确认公司不会破产。

这一点看起来合情合理,好像真理似的说话,怎么会有人不这样做呢?但现实是大部分人会投资于自己不了解其财务状况的公司。如果不相信,不如问问身边朋友有否买卖股票,随口问有哪些持股,找一支来问问他知否这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大约如何,只是大约,相信你都不容易得到答案。

11. 避开热门行业的热门股票。最好的公司也会有不景气的时候,增长停滞的行业里有大赢家。

今天热门行业中的热门股票,相信大家都可以数出一二支,网股的腾讯、澳门博彩业的银娱等,大众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股票。其实看往后数年的回报力,较聪明的做法是放到今天被冷待的行业股票,这就是林奇的意思。

12. 对于小公司,最好等到它们有利润之后再投资。

林奇十分重视盈利,这是价值投资者都应该做的事。不少小公司都憧憬如何光辉的未来,用美丽吸引的故事上市集资发展,然而一切在没有利润之前都不能被确认,较合理保守的方法就是等这些小公司真的有利润之后,再投资也不算迟,投资者仍然能享受到小公司成长时的爆发力,而且安全得多。

13. 如果你想投资麻烦丛生的行业,就买有生存能力的公司,并且要等到这个行业出现复苏的信号时再买进。

当别人都恐慌时贪婪,这是应用在大市上落之时。在个别行业中,可能因为一场减价战,可能是政策的改变,又或者行业周期性之类,令这个行业可以很麻烦,大家都纷纷跳船之时,股票大跌,经验告诉我这个是值得留意的投资机会。可是,经验亦告诉我这未必是很好的投资时机,因为这个行业内的公司真的有麻烦,不同公司亦在为生存而争斗之中,不妨采纳林奇的建议,等这个行业出现复苏信号时,再买进还能生存的公司,也不算迟。

14. 如果你用1000元钱买股票,最大的损失就是1000元。但是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你可以获得1000元甚至5000元的收益。个人投资者可以集中投资几家绩优企业,而基金经理却必须分散投资。持股太多会失去集中的优势,持有几个大赢家终生受益。

这是林奇在其著作中经常提到的一点,就是作为基金经理其实有很多限制,必须要分散投资是其中一个限制,这个分散投资的范围是散户难以想象的,例如每个国家有个上限,每个行业有个上限,每支股票有个上限。总之到最后,起码要持有一千几百支股票才算是符合要求,有这些限制加在基金经理身上,作为散户其实操作容易得多。

15. 在每个行业和每个地区,注意观察的业余投资者都能在职业炒家之前发现有巨大增长潜力的企业。

巨大增长潜力的企业,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你身边的一些生意,当它们还未被发现时,股票都不会太高,到它们成为了明星之时,职业炒家都会发现而炒个飞起。大家留意到澳门博彩股及内地科网股,今天日日在报章上讨论着,这是已经被炒起了,作为业余投资者,不妨留意其他股票吧,热闹的都不过去,冷清的反而可以多加留意一下。

后记:

不知是否正确,感觉林奇的投资模式相对巴菲特来说,可谓更“绝”,巴菲特喜欢持有伟大的公司,而林奇可能习惯了基金的运作,只要所投资的公司没有增长爆升动力,可以马上沽出而头也不回,但发现另一个增长点时,又可以再买回同一家沽售过的公司。这些概念可能blog友看过他的书亦会有这样的感觉。

经常都在想,如果林奇一直继续他的投资理念至今,就像巴菲特的长期战斗,到底林奇这个投资生涯的高回报率能否一直保持呢?可惜,这已经是不可能有答案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