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徐凤俊:走来的路

我是一枚70后,由于家境很一般,又是老大,所以很早我就参加了工作,那年刚好二十岁整,于是就从小徐慢慢熬成了老徐!

 

直到有天新入职的小姑娘喊我大叔才知道已正式步入中年,与年轻永别!

 

最开始是去了一家国企,事情很少,工作很闲,当然薪水也微薄的可怜!

 

大概是知道家境不好,我和弟弟从小就格外努力,弟弟也中专毕业从国企技术员起步,慢慢拥有了业务遍布全国几十家四、五星级宾馆的软件公司。

 

而我从小就知道只能靠自己,国企工业很闲就读了大量的商业报刊,中国经营报和商界更是每期必读,一心想找更好的发展机会,毕竟国企嘛肯定没有出头之日。

 

后来与几位同学凑了一笔钱开了家小小的网吧!这是合肥市第一批网吧,由于钱少我们也没有做仔细的了解就买了一批旧电脑,开始生意好的不得了,一到周末好多人在等位的。

但是命运弄人,我们买的这批旧电脑竟然与一起团伙盗窃案相关!案破了,我们的电脑也抱走了,这次打击造成合伙人之间互相埋怨,大家也拿不出一笔资金再进行下去,最终不欢而散。

 

世上没有白走的路和白读的书,这次短暂的实业经历和大量商业刊物的阅读对后期投资中关于生意的理解有非常大的帮助。

 

再后来到了1999年,在堂哥的熏陶下,我强烈的感觉股市投资是一条有很大发展的路,但是父母不同意,在我不顾一切的坚持下,父母将帮我保存的工资加上家里的积蓄一共六千块钱给了我,从此,我与股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刚入市很顺,在519行情中有了比较不错的收益,然后和大多数投资者一样苦苦在各种技术之间周旋,期间亏亏盈盈一直摸不到门道。

 

2008年中有一次到省图书馆查资料,查完后看时间还早又到经济类区域翻了翻,非常有缘顺手拿了格雷厄姆大师的经典《聪明的投资者》,一下就看了进去……

 

2015年我注册了雪球,成为一名球友,仿佛一下打开了智慧之门。在这里我从众位前辈的发言中吸收了很多营养,慢慢的我也加入了发贴的行列。

 

分享是最好的学习方式,通常一个人是无法百分之百将自己的认知表达出来的,若想表达80分,至少,肚子里最少得有100分的货。

 

发贴后居然有越来越多的人阅读和点赞,这成了激励我学习和思考的最大动力。随后的几年我进行高强度的阅读,发的贴也相较早期有了一些深度,经常被雪球今日话题推荐。

 

通过发贴我不断整理和提高属于自己的投资策略和方法论,并在雪球建立组合,实盘操作也越来越顺手。

 

17年8月我的投资经历被央视二套《投资者说》栏目报道,之后参加了很多活动,并担任分享嘉宾。

 

图片

17年底在静逸投资分享会上与蒋炜兄结识,之后几年多次与蒋炜、张靖东、陆维清和张平原几位老师一起参加了大视野俱乐部的分享。

 

去年蒋炜兄提议大家一起组建一家基金公司,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在2022年3月在中国基金业协会成功登记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

 

图片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投资策略是投两边——不被时代改变和改变时代的优秀公司,投资是要在不完美中找到合适的机会,需同时考虑胜率和赔率的平衡。

因为高胜率和高赔率通常不可兼得的,两者之间有明显的跷跷板效应!一边上升意味着另一边的下降。

 

在即要……也要……不能两全之下,只能通过配置不被时代改变的优秀公司,作为防守的底仓。

 

但是,就像任何球队不可能只通过防守赢得比赛,一味保守也是对投资的另一种不负责任。所以,改变时代的公司就成为了攻击仓位配置的重点,通过一攻一守的配置,也可以在不同的市场风格中相对有利,也更利于长期持有。

 

我尽可能的提高对标的公司的要求,把风险控制前置,不轻易投资一般性公司是我投资的信条和准则。

 

以下是在正式文件中对投资策略的描述:本基金以基本面研究为核心,充分考虑时代的大背景,通过对前瞻性行业和消费等传统不易被时代颠覆的行业的梳理,找到商业模式优秀,能够深刻地改变时代或不被时代改变的优秀公司,通过分散投资和谨慎出价来构建投资组合。

 

和公司其实几位老师一致,我的基金将不收取管理费,年化收益率5%以内的部分免费,只有在年化收益率超过5%以上的部分才提取20%作为业绩报酬。

希望与客户之间建立的是一种合作伙伴的“共赢关系”。这样的设计,我们内部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讨论。

 

坚持把每年大几十万的经营压力自己扛,是为了坚持把为客户创造价值作为公司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和前提这一“初心”。

我们怕自己走着走着就走偏了,为了避免就想通过管理费赚钱而拼命做大规模,所以设计了这样的费率模式。我们只想做一个小而美的,真心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基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