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成功投资大师的背后,都有失败的经历。从一个人,到一种策略,我们都需要了解其背后的弱点,以及完整的进化过程。
1价值投资鼻祖:格雷厄姆的爆仓
说起格雷厄姆的滑铁卢事件,我们就不得不提到1929年那场骇人听闻的股灾,在股灾发生前,股票投资者们天天都生活在狂欢中,每天都是好日子。
1929年3月25日,美国股市大跌,虽然27日银行开始救市,股市被稳住了,但是谁也没想到,1929年的最后一个月,市场开始大幅波动。只想赚更多钱的格雷厄姆,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并没有及时撤离。那一年他最终的收益是亏损20%,而道琼斯指数下跌了17%。
到了1930年,格雷厄姆认为最糟糕的时间已经结束,全仓ALL In杀入,并且在部分品种上加了杠杆。但是最糟糕的时间并没有结束,当道琼斯真正开始暴跌时,格雷厄姆在这一年亏损了50%。在1929到1932年的大熊市中,格雷厄姆损失了70%的资产,如果算上他加的杠杆,可以说是倾家荡产。
在经历了大萧条的破产后,格雷厄姆后来对牛市尤其谨慎,高度重视市场的整体估值。他曾在其所著的《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说过:“牛市是普通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足见他对自己这次错误深入骨髓般的认识。
2基金教父约翰博格的早期教训
他对指数基金的灵感源自于1951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发表的一篇论文,《投资公司的经济角色》。在这篇论文中,他研究了过去几年共同基金的业绩,发现共同基金可能“无法获得优于市场指数的表现”。该论文为后来指数基金诞生的奠定了基础。在之后的岁月里,约翰博格通过自己的投资经验明确无误地强化了这一结论。
普林斯顿的论文让约翰博格获得了一个共同基金领域的工作机会。1951年,约翰博格加入惠灵顿基金创始人Walter Morgan的公司,在那里,他亲身体验到了跑赢市场指数这场战争的沮丧以及最终的徒劳无果。
1965年是美国经济的沸腾年代,保守的惠灵顿基金(一只持有股票和债券的平衡基金)被投资者和经纪人彻底抛弃。1966年,他们合并了一家波士顿的资产管理公司。原本这次合并是希望吸收新的人才,带来对方的成长股投资产品,然而没想到错误的合并带来的却是公司文化的毁灭。之后,由于漂亮50泡沫的崩溃,惠灵顿基金和其他大多数基金一样折戟沉沙。
早期的工作经历不仅让约翰博格被解雇了,同时也让他学到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共同基金这行很难做!
之后,约翰博格吸取了在惠灵顿的教训,将精力投入到投资策略聚焦,管理效率高效,成本低廉的基金产品。1974年9月24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指数基金——先锋基金诞生了。今天,先锋基金的规模达到了2920亿美元,比4000个全球基金认购规模的总和都要大。
约翰博格一直到47岁才创立了先锋基金。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任何时候,创造一个颠覆性的产品,一个好的商业模式,都不会太晚。如今,先锋基金一直在滚雪球,其规模呈现几何级别的增长。因此,我们相信,人生只要方向正确,随着滚雪球的积累,一定会在未来产生巨大的价值。
3股神巴菲特投资滑铁卢事件
1990年,伯克希尔投资了美国航空12%的股份,然而美国航空最终竟然停止向优先股发放股息。伯克希尔的股份收购成本为3.58亿美元,几年以后缩水76%至8600万美金。芒格说:“这是一个非常耻辱的经历。我们眼见着财富不停地缩水,虽然伯克希尔整体并无大恙,但是我们再也不想有类似的经历了”。
但是这些和巴菲特亏损最大的错误相比,都是小巫见大巫。1993年,伯克希尔同意以4.33亿美元买下Dexter Shoes。但是,最大的问题不是这个公司几年以后本身的价值归零,问题是伯克希尔是用其发行的股份支付的购买费用。这桩并购发生的时候,伯克希尔的股价是16765,而今天伯克希尔的股价是242000,他们用来购买这家公司的股份的价值增长了1350%,达到60亿美金,而当时伯克希尔的市值是190亿美金。
从巴菲特的经验中,我们可以学习投资中保持清醒是多么重要,巴菲特的过于自负却让伯克希尔哈撒韦损失了60亿美金。由此,对我们来说,花时间思考为什么要投资以及我们真正知道些什么,是大有裨益的。
4芒格:如何面对投资中的巨大回撤?
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如果我们要寻求高额的投资回报,那么巨大亏损注定也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无论投资周期是几年还是一生。那么对于芒格来说,面对投资中的巨大回撤,他是如何应对的呢?书中为大家列举了两种损失类型。
第一种损失是绝对的,即你的投资损失。在芒格的例子里,他很少有绝对损失。在他管理他的对冲基金期间,他经历过53%的下跌,他持有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有过6次跌幅超过20%。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回撤就是从高点开始的下行。换句话说,伯克希尔哈撒韦创历史新高后下跌超过20%的情况发生了6次。
第二种损失是相对的,即你的机会成本。在九十年代末期,当互联网股票席卷全国时,伯克希尔并没有对其进行投资。这也让他们付出了代价。 从1998年6月到2000年3月,伯克希尔下跌了49%。 然而更痛苦的是,互联网股票在持续飙升。同期纳斯达克100指数上涨了270%! 在五年的互联网泡沫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收益表现落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117%!这令芒格和巴菲特受到很多人的质疑。
无论是投资股票还是指数,不好的相对收益都是投资中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从芒格的经验中,我们可以明白投资中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与其焦虑,动怒,不如耐心等待,确保自己避免被迫卖出的境地。
芒格曾说过:沃伦和我并非奇才。我们不能蒙上眼睛下棋或成为钢琴演奏家。但我们的成绩斐然,因为我们在性情上占优势,这足以弥补我们在智商上的不足。这也是他的财富之所以能够在过去55年内持续复合增长的原因。
5避免投资中的悔恨情绪
所有情绪中,悔恨无疑是最糟糕的一种。
美国股票市场平均的年中跌幅是14%,如同丛林中的风声。但是市场里面吃人的老虎,要过很久才来一次。挑战永远会发生,但是如同大萧条那样的熊市,网络股泡沫那样的大调整,金融危机那样的暴跌,其实非常少。如果每一次调整就卖出,那么你会活在无尽的悔恨中。
我听说过一个词语,叫做后视偏差,即个体面临不确定性事件新的信息时,往往对先前获得的信息有过高的估价,进而在决策上发生偏差。在社会知觉中,人们大多是事后诸葛亮,事情发生后总觉得自己事先的判断很准确,而实际并非如此。
硅谷超级天使投资人Chris Sacca就是因为这种心理导致他错过了2次机会。其中一个是GoPro,而另一个就是DropBox,当时他认为Dropbox是无法战胜谷歌的,还建议Dropbox另辟蹊径。如今,这个公司的估值已经接近100亿美元。不知道Chris Sacca是否会懊悔自己曾经的决策,但可以肯定的是投资中永远充满机会的错失,最重要的是别让悔恨的情绪影响我们,避免更大的失误。
人生,要想精进,就要不断勇于实践,犯错,反思,再次前进。
投资亦是如此,这一次,没有不一样,正视自己,相信常识,尊重规律。
文章来源:《Big Mistakes: The Best Investors and Their Worst Investments》
本书内容由点拾投资和长信基金的投研团队一起合作翻译,文中部分内容取自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