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泉果下午茶 | 市场岂无千里马 人间难得九方皋

时间:2022-07-22字号: 小

“当你分析清楚已知和未知之后,你要不惜一切代价逃离噪音。”

——王国斌 《叙事和投资》

2021年北京大学上海校友会主题演讲

—-泉果博物馆—-

《九方皋》

徐悲鸿 1931年 139x351cm 水墨设色 纸本横幅 

徐悲鸿纪念馆藏

这幅作品是徐悲鸿一生中的得意之作。画面描绘了九方皋见到真正的千里良驹时,眼前一亮,内心欣喜,却不动声色的神态。而被相中的黑色骏马则双目炯炯,欣然撒欢,像是适逢知遇,成为画面的点睛之笔。

该作品有两大看点:其一,是九方皋被刻画成为一位朴实、智慧的劳动者——这是徐悲鸿在自己的心目中,认为具有惊人洞察力的“九方皋”所应该具有的形象;同时,画作中的九方皋还被赋予了一身傲骨气质,正是徐悲鸿将自己的座右铭映射在了九方皋身上——“人需无傲气,但必具傲骨”。该作品中九方皋等人物的刻画,被认为是代表了二十世纪前期中国人物画的最高水平。

第二大看点,则是画中的千里马——一匹黑色骏马,徐悲鸿笔下的马都是不带缰绳、追求自由的野马、奔马,而唯有这匹黑缎似的骏马心甘情愿被红缰所制。对此,徐悲鸿解释说:“马也如人,愿为知己者所用,不愿为昏庸者所制。”

“九方皋相马”的典故来源于《列子·说符》,而这个故事所讲述的道理,余韵悠长,在数千年后,依然能给这个时代的投资者带来启示。

“九方皋相马”故事大意是讲秦穆公请伯乐推荐家族里能访求千里马的人。伯乐说,良马可以凭形体外貌和筋骨来鉴别,但天下稀有的千里马,其神气却在若有若无、似明似灭之间,日行千里不扬尘,夜行八百不留痕。伯乐说自己子孙能力不足,只能辨别良马,却不足以找寻千里马,于是推荐了九方皋为秦穆公寻马。

三个月后,九方皋说千里马已找到,是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派人去牵马,却看到一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很生气,把伯乐找来说:真糟糕!你推荐的相马人,连毛色公母都不知道,怎么能识别天下良驹?”

伯乐感慨道:“九方皋竟到了这种地步了!这正是他比我高明不止千万倍的地方!九方皋注重马的天赋所在,而忽略其他细小之处;注重马的内在骨相,而忽略表面毛色。他只去看需要看的,不看他不需要看的;只观察他所需要观察的,而遗漏他所不需要观察的。像九方皋这样相马的方法,包含着比相马本身价值更高的道理!”

等到把马匹牵回驯养,果然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好马。

伯乐长于相马世人皆知,有著名的《相马经》传世。而伯乐却认为九方皋相马水平远在他之上,因为九方皋“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千里马的“天机”,不在牝牡骊黄,不在筋骨表象,而在精髓本质。

历尽千帆,九方皋终于为秦国挑中了属于秦穆公的“黑马”;这个故事也反映了资本市场一个朴素的真理,只有忘掉“皮毛”,关注内在,才能穿透噪音,最终找到“黑马”。

黑马的本质是内容殷实,但光靠外部条件和表象,也许很难识别。正如成功之路,往往是一条“好机会在成为好机会”之前的孤独之路,它时刻考验着探索者的判断力和勇气。

市场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资本市场中,那些卓越的投资大师,往往如同九方皋一样,因为朴实和智慧而具有了深刻的洞察力,从而通过惊人的洞察力,识别出那些尚未被众人发现的特别机会。

“九方皋”们能够在局势尚未明朗之时,通过对企业内在的调研来发现真正的黑马,而秉持着“拿来主义”的“相马者”则倾向于找跑得快的“快马”,而当看到“快马”时,也许只是看到了它“强弩之末”的表象,骑上去,弄不好还会摔上一跤。

让我们把目光放到西半球,就会发现从70年前西方投资大师的选股建议中,也能看到相似的底层逻辑,享有“华尔街教父”美誉的本杰明·格雷厄姆曾说过:

“购买股票要像购买食品杂货一样,而不是像买香水一样。”

这是格雷厄姆1952年给《淑女》杂志读者的建议中提到的。格雷厄姆告诫投资者:要远离那种看上去像黑马股的“氛围感”股票。比如,某些公司被光鲜亮丽的潮流杂志所报道,也是鸡尾酒派对和媒体谈话节目的主题。它看上去具有超凡的魅力,而投资者也容易被这种魅力吸引。

格雷厄姆提醒道:请忘记浪漫情怀,忘记潮流专家。投资者应检视事实,用简单而合乎逻辑的分析进行投资决策。

不为表象所惑,不受噪音所扰,关注公司的内在骨相和收益成长,才能与“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的黑马公司同行。

—-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