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独立思考的价值

静逸投资 静逸投资

由于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加上人类狩猎和农耕时代“从众”的高生存概率有利于基因的延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大众认知”(Conventional Wisdom)的影响。大众形成共识的认知,我们认为是毋庸置疑的。大众习以为常的,我们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但在当今时代,却并非一定如此。跳出思维定势,克服这种认为“大众认知无需怀疑”的思维懒惰,培养独立思考的视角,发现大众认知的错误和偏见,对商业、投资和人生都有重要的价值。

那些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创业者,往往在认知上有独立独特的视角,看到他人看不到的机会,看到巨人身上的弱点。

几年前的电商江湖,阿里和京东早已一统天下,没有人认为还可能出现新的综合电商平台。黄峥却独辟蹊径,看到“社交+电商”的逻辑,“货找人”的智能推荐而非“人找货”的搜索模式,看到五环外人口未被满足的需求看到大量因为高昂交易成本而没有发生的交易。电商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去除传统批发零售中的层层“中间商”,最大化降低交易成本。然而淘宝巨额的直通车推广费用等交易成本,为其带来了高额利润,也使得“屠龙少年变成了龙”,给拼多多带来了颠覆的空间。

凡是用户有痛点的地方,就存在着改进的空间和巨大的市场。当年ebay易趣为了避免交易绕过平台,禁止买卖双方直接交流,大家就只能猜猜猜。淘宝就反其道而行之,开发旺旺聊天工具支持买卖双方直接咨询、侃价,协商运费。拼多多再反其道而行之,给高性价比的商品而非高推广费商品以更大曝光率,商品一律包邮包退,用巨量订单将每单物流的费用压缩到极致,使得用户根本不需要浪费时间比价,不需要费力和商家“聊天”砍价砍运费。拼多多更进一步贴近了零售电商的本质,最大化直接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最大化降低交易成本,让原本不可能达成的交易得以达成。因此,短短几年,拼多多已成长为电商的重要一极。

在资讯和内容平台方面,几年前腾讯是无法撼动的霸主。张一鸣却看到AI智能推荐的巨大潜力。人这种生物,大多追求能量消耗最小化和安全感,不喜欢耗费精力,不喜欢陌生,不喜欢“被反对”。因此AI智能推荐使得人可以不消耗时间和精力搜索而得到信息,而且始终停留在自己感觉安全、舒适、有趣的信息茧房内,非常符合人性。今日头条和抖音的迅速成功,使字节跳动成为腾讯的重要对手。

这么多年来,互联网创业者认为BAT早已垄断一切,几乎没有新的创业机会了。黄峥、张一鸣、张旭豪等年轻创业者却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思考,找到了他人未看到的逻辑,并将其变成现实。

乔布斯更是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典范。iPhone之前,人们心中理所当然的手机形象就是诺基亚的各种键盘功能机那样。iPhone推出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手机还可以是这样”。乔布斯让人的手指与手机的交互回归到了最原始最自然的状态:直接的多点触控(Multi-Touch)。苹果手机并没有发明新技术,但完全重新定义了手机,从而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1997年苹果公司的广告“Think different”已成为经典,乔布斯亲自撰写广告词。“致疯狂的人: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你可以认同他们,反对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寻常事物。他们推动人类向前迈进。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正是这种独立和独特的视角,成就了越来越多商业神话。无论当前的企业多么强大,当前的产品多么完美,消费者仍然存在大量没有被满足的需求,仍然存在大量用户体验的痛点随着技术、需求和商业模式的变化,总是会有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值得验证,所以还会有很多具有独到视角的优秀创业者出现。

在投资中,拥有独立视角,质疑“大众认知”,同样是成功的关键。

在中国,股票完全被认为一种赌博投机品,多数人只是用点小钱玩玩。现实中,99%以上的人的确又是在投机赌博,完全符合“大众认知”。所以,把股票作为家庭、组织的主要资产,或者一个人决定以股票投资为终身事业,需要莫大的勇气。其实,一旦拥有完善的投资体系,能够发现部分优质公司股票具有超越所有其他资产的投资价值,这样的人可以将家庭、组织的大比例资产都长期配置其中。别人都在投机炒作,完全不妨碍我们自己去投资别人看到股市是一个肮脏、疯狂、黑暗的地方,完全不妨碍我们看到股市是一个干净、简单、纯洁的地方。能意识到这一点,可能意味着一个人财富、认知和事业全方位的改变。

投资中错误的大众认知还有很多。例如,大学教授们都论证市场是高度有效的,不值得花时间研究公司。学院派认为波动就是巨大的风险,因此要高度分散并主动控制回撤。趋势派认为历史交易中包含了未来的价格信息。股民们认为股市总是被国家队、资本大鳄、庄家等神秘力量所控制。不少投资者都是这类“大众认知”的信奉者,所以做出一些非理性甚至荒谬的投资决策。

投资中超额收益的取得,也需要看到他人看不到的地方。比如在一片悲观中看到将来的乐观,在一片高亢中看到潜藏的风险,在质疑中看到长期不变的确定性,在别人看到但等不及的地方到机会。这一切都需要独立思考和独特的视角,不人云亦云,看到事物的真相。

在人生选择上,拥有独立的视角,走出自己的新路,避免陷入内卷化和囚徒困境,也是取得成功或幸福的必由之路。

以教育为例,近来中小学生因不堪重负发生自残的悲剧非常多。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天性,我们却把每个学生当做流水线上的产品。选拔是主要的目的,分数是唯一的衡量标准。知识更多成为给孩子们划出区分度的选拔工具。在各个年龄段逼近认知能力极限超前教学。除了考试那一次外,很多终身无用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被大量灌输,考完就忘光。很多终身受益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却没有系统传授。

学校在校内学习时间上“减负”,而家长们却迫于有形无形的压力给孩子在校外学习时间上不断“加负”。孩子沉重的学业负担之外,还有大量的课外补习班,还有数不清的奥数班、钢琴班、舞蹈班、围棋班、编程班和书法班。很多一二年级的小孩,就已经架上厚厚的近视眼镜。家长们自己也不堪重负,每天劳累地上班之余还要应付学校的任务,随时关注家长群,辅导孩子的作业,为了买学区房、落一线城市户口拼尽全力。脱发、失眠、三高成了很多中年家长的困扰。全社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只为了选拔出通过狭窄通道的少数人,结局却是胜者惨胜,败者输光,几乎所有人都是悲哀的结局。

教育体制的问题固然是最重要的外在原因,但所有家长们似乎都接受同一个“大众认知”:“为了让孩子有幸福人生,必须拿高薪或者掌大权,所以必须找到好单位好工作,要找到好工作必须要上个好大学,要上个好大学必须上好高中,上好高中必须上好初中,上好初中必须上好的小学,上好的小学必须上好的幼儿园。高考分数是决定孩子命运的一切,因此需要好的中考分数,好的小学分数,需要每一次单元测验都得到最好的分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为了赢到最后,决不能输在起跑线,每个位置都是起跑线。

但是,这个逻辑链条其实有严重的问题。第一,现在的社会已经非常多元化了,上个好大学并不是成功的唯一出路,甚至是性价比很低的出路。那些事业有成的人未必上过名牌大学,甚至没上过大学,他们可能是会说笑话的,会聊天的,会唱歌,会整理衣柜的,会炒得一手好菜的,会打游戏的或者会拍短视频的,甚至会吃饭的,他们的收入不错,而且乐在其中。人生最重要的是扬长避短,找到自己最喜欢而且最擅长的事,用一生把它做到极致。在一个如此角色多元化、分工专业化的社会里,任何一件小事做到极致都会有不小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

例如,日本的“国宝级匠人”——羽田国际机场清洁工新津春子,就是将保洁这么一件“小事”做到了极致。她不仅可以对80多种清洁剂、20多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倒背如流,还能快速分析污渍产生的原因和组成成分。“不仅是技术,还有对使用者的关怀。”在她的带领下,羽田国际机场这个全日本吞吐量最高的机场,连续多年问鼎“世界最干净机场”,地面几乎可以照镜子,连一粒灰尘都看不到。而如果一个人不顾自身天分和兴趣,盲目地选择大学、专业和工作,很可能只是浪费自己的人生,什么也做不好。每年大多数的各省高考状元,最后都选择了北大光华或者清华经管学院,这显然也是一种盲目地从众。

第二,无论分数多高,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后,决定个人长远发展的还是价值观、悟性、眼界、能力、性格等内在因素。适应应试教育的人,往往追求结果不问意义,循规蹈矩,习惯机械地重复,而不会创造性思维,反而容易出现各种缺陷。

第三,家长自己就是孩子的起跑线。家长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为什么希望孩子能做到呢?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而是独立的个体和生命。

第四,我们也需反问一下,为什么要让孩子追求成功呢?什么是成功呢?什么是幸福呢?将来挣钱多,当官大,名气大就是成功?绝大部分人都注定是普通人,一生平淡。有个段子讲“我们先发现自己的父母是普通人,然后意识到自己也是普通人,最终接受自己的孩子还是普通人。”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能够在科学、艺术、体育、商业和从政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是极少的,非常依赖于极高的天赋和很偶然的境遇,并非单纯努力就可以。做个不困于心、不惑于行、正直开朗、自立自强、健康幸福的普通人难道不也非常成功吗?

也许,很少家长思考一下这些问题,仅仅因为别人都这么做,我也这么做。别人报班,我也报更多的班,正所谓“辅导班的主要作用是满足了家长缓解自己内心焦虑的需求”。最后所有人都陷入教育的军备竞赛,而忘了幸福人生本来的模样,忘了成功有无数种标准,忘了教育的初心是为了帮助每个人发现最好的自己,适应未来的生存忘了教育应该成为每个人自己的“阳关道”,而不是千军万马的“独木桥”。我们不去奢望教育体制会改变,但对“大众认知”有一些质疑,不去盲目跟风,也许我们能找到一条新路,培养出健康幸福的孩子,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人生。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一些很有潜力的人因为父母反对或害怕失败,在体制内或大企业做着朝九晚五的工作,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才华。蔡崇信对风险的理解就与众不同。1999年,为瑞典AB投资公司工作,年薪580万的蔡崇信在了解马云及其团队后,毅然加入了月薪500元的阿里巴巴。对常人来说,这是冒险和疯狂的决定,但蔡崇信不这么看,他在一次耶鲁法学院的演讲中说:“耶鲁法学院的学位是这世上少见的珍宝,在政府和商业世界里都很稀缺。换句话说,我去冒险,风险收益是不对称的(asymmetrical),下行风险(downside risk)很小,上行收益(upside benefit)可能很大。说到底,如果我去阿里巴巴干半年,公司不行了,我还是可以再回头去干税务律师或者做投资。”正是这种独特的视角,让蔡崇信成为阿里的二号人物,做出了更大的事业。

培养独立的思考和独特的视角,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努力。我们需要有质疑一切的批判性思维需要有从原点出发的演绎思维,需要对一切事物的本质有刨根问底的意识一切理所当然的社会观念、传统的习惯、权威的灌输、父母的期待,都不一定是正确的。对待任何观念,我们需要运用自己的理性、逻辑和证据来分析,并在实践中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