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真正的价值投资家几乎都是长青树,他们从事投资的时间都很长;同时他们的生命历程也很长,都很长寿。
沃伦·巴菲特在1956年开创自己的公司至今长达52年;比尔·鲁安在1969年开始创业,直到2005年去世总共36年;沃尔特·施洛斯在1954年步入投资界,49年后以87岁高龄退休;其他的长青树还有约翰·聂夫、让·艾维拉德、比尔·尼葛兰、克里斯托弗·布朗、约翰·斯皮尔斯等等,当然也包括巴菲特的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包括戴维·多德,包括他的黄金搭挡查理·芒格。他们当中许多人,有的年届80,有的则年届90,如果按照证券从业人员的有关规定,他们早就应该退休了,但是他们其中有的至今仍然活跃在投资界,精力不减当年;依然是价值投资的领军人物,影响力并未逊色。
巴菲特198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著名的演讲,以猩猩为喻,假设2.25亿只猩猩参加投掷铜板比赛,经过20天的竞赛,只剩下215只赢家,其中有40只猩猩是来自于奥玛哈的某个动物园,则其中必有蹊跷。于是,你会询问猩猩管理员各种问题,它们吃什么饲料、是否做特殊的运动、阅读什么书籍。换言之,如果你发现成功案例有非比寻常的集中现象,则你希望判定此异常的特色是否是成功的原因。同样,这么多的“长青树”都来自于价值投资这个“动物园”,难道我们就没有觉得其中有什么蹊跷吗?难道我们就不想去判定此异常的特色是否是成功的原因?
价值投资是一种直截了当的投资方式,它最具哲学的思辨性、逻辑性以及科学性,同时,也最具实用性,它可以让人在股市的重重迷雾中辨明方向,永不迷失;它还可以让人心态平和,既不贪婪,也不恐惧。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让人永不输钱,除非运用有误。我们似乎从未听说过哪一位价值投资者经历过什么丑闻或者灭顶之灾,也从未听说哪一位价值投资者连赔3年。而某些投机者,比如某些基金经理旗下的基金亏损60%或80%则常见报端,甚至跳楼也是常事。
价值投资者在买完股票以后,一般都“无所事事”。在这种情况下,勤奋学习,大量阅读,总结经验,静静思考,就成为生活的全部。价值投资者的心态都很好,他们生活节奏轻松自如,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用忧心忡忡,也不用凄凄惨惨,更不用忙忙碌碌。
因此,价值投资者总是觉得成功就在身边――其实已在身边,所以他们真正体会到投资的巨大快乐,就像巴菲特所说的,“我和我的好搭档查理今年一个84岁,一个77岁,我们都非常幸运地超越了我们的梦想。……我们一直都热爱自己的工作,也得到了许多有才华、有激情的人的帮助。对我们来说,每天都是让人兴奋的,每天早晨我们都是踩着舞步去上班,但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我们聚在伯克希尔的办公室里与股东们一起开会了。”
正因为真正的价值投资家终身不渝地践行价值投资原则及策略,他们才成为一株株枝繁叶茂的长青树,即使在天崩地裂之际也能巍然屹立,接受各种各样的考验。因为他们深知,播种之后,他们就需要耐心地去等待收获。即使因为天冷而延缓了谷物的生长,他们也不会铲除庄稼重新翻地,然后再种上别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