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瑞·达利欧,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基金的创立者,被称为“金融界的乔布斯”。在显赫的财富与地位背后,是这位投资大师杰出的观察和决策能力。
那么,高质量的决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否学习和复制呢?认识世界、确立目标、解决问题,认清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两大障碍,这是达利欧开出的“药方”。
更重要的,是在错误中学习,保持头脑的极度开放:与所知相比,妥善处理“不知”才是更重要的。
下文摘自瑞·达利欧的著作《原则》,愿你在阅读中横览世界,纵享时间。
我相信,为了拥有最好的生活,你必须知道最好的决策是什么,有勇气做出最好的决策。
生活的真谛就是从你所处的现实中汲取最大的价值,一路上你肯定会经历失败的痛苦。你需要认识到,失败既能化为动力,驱动你的个人进化,也能毁掉你,这取决于你如何应对失败。
我了解到最重要的东西之一是,大部分日常决策是潜意识性过程,比通常认为的要复杂。
例如,想想你在开车时,如何与前面的车保持安全距离。现在请你详细描述这个过程,让从来没有开过车的人也能做得和你一样好,或者能输入计算机,成为自动驾驶汽车的控制程序。我敢打赌,你做不到。
现在想想这个挑战:用系统化、可复制的方式把你所有的决策做好,同时还能以非常清晰准确的方式描述决策程序,从而让处在同样情况下的任何人都能做出同样的高质量决策,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
尽管世界上并没有最好的决策方式,但存在一些有效决策的普通规则。
- 能够准确综合分析
- 知道如何综合考虑多个层级
在过去,为了避免让自己坠入看上去很美好的陷阱,我习惯自问:我了解相关情况吗?我已经掌握所有决策所需要的知识了吗?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你会自然、心态开放地搜集所有相关信息。
“80/20法则”是指,你从20%的信息或努力中得到80%的价值。理解这一法则后,一旦你了解了做出决策所需的大多数情况,你就不必再陷于不必要的细节中了。
在你们都知道自己的思维方式并开放地看待其他人的思维方式后,你们就能一起创造出好的概念爵士乐。
这五步大概是:
- 有明确的目标;
- 找到阻碍你实现这些目标的问题,并且不容忍问题;
- 准确判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
- 规划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
- 做一切必要的事来践行这个方案,实现成果。
现在,我们来看看每一步应该怎么走。
他们害怕为了更好的东西而放弃好东西,试图同时追求太多目标,最终却几乎一个都不能实现。不要因为选择太多而感到沮丧、无所适从。除了能让自己快乐的东西之外,你还可以拥有很多东西,做出自己的选择并持守它。
不要误会我的意思,假如你想成为一个整天吃零食、看电视的人,那也可以。你的目标你自己定,但如果你不想成为那样的人,最好不要打开那包薯片。
灵活性能让你接受现实(或者有见识的人)给你的教益。自我归责很重要,因为如果你真的相信未能实现某个目标是你自己的失败,那你就会把这一失败视为一个提醒,它说明相对于你的任务而言,你的创造性、灵活性和坚定性还不够。这样会大大提高你寻找方法的积极性。
在逆境中,你的目标应该是守住自己的成绩,尽量减少损失,或者直面不可挽回的损失。你的任务是始终做出尽可能好的选择,并清楚如果这么做,你将得到回报。
你认识的哪个人拥有上述品质?也许没人拥有,但要实现真正的成功就必须好好做完上述五步。
你需要明白自己的障碍在哪里。
影响合理决策的两个最大的障碍是你的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这两个障碍让你难以客观地看到你和你所处环境的真相,难以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人的帮助来做出最佳决策。
这两大障碍因人类大脑的运行方式而存在,所以几乎每个人都会遭遇它们。
较低层次的自我就像经过训练的斗犬,始终保持战斗意识,而较高层次的自我想把事情搞明白。这很容易让人困感,因为不管是你还是你打交道的人,通常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大脑里有这些较低层次的“野兽”,更不用说这些“野兽”在试图绑架所有人的行为了。
我说的“自我意识障碍”就是指你潜意识里的防卫机制,它使你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你有一些根植于内心最深处的需求和恐惧,这些需求都源自你大脑里的一些原始部分,如杏仁核。
这些区域渴望赞誉,把批评视为一种攻击,尽管大脑更高级的部分能够理解建设性的批评对你有利,但这些区域使你产生戒备心理。
连最聪颖的人通常也会表现出这样的行为,这很令人遗憾。要有效行事,你就绝不能允许“想要自己正确”的需求压倒“找出真相”的需求。如果你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擅长的事情过于自豪,你学到的东西就会变少,决策质量就会变低。
让问题变得更复杂的是,尽管人都有思维盲点,但我们不愿意看到这个事实。当你指出某个人的心理弱点时,对方的反应通常像你指出他的身体缺陷一样,感到不舒服。
如果你跟大多数人一样,那么你就不会明白其他人看待事物的方式,也不善于探求其他人的想法,因为你一心只想着告诉对方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换句话说,你是一个头脑封闭的人,有太多先入之见。
亚里士多德把悲剧定义为:人的致命缺陷导致的可怕后果。而假如人能弥补缺陷的话,这本可带来美好的结果。在我看来,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这两大障碍就是人的致命缺陷,导致聪颖勤奋的人无法发挥自身的全部潜力。
你知道如何克服这两大障碍吗?你能做到,任何人都能做到。
拥有这种聪明的人是最好的老师,比站在黑板前例行公事授课的教授要好得多,我经常把由此获得的知识总结为原则并不断改进,以应用于未来出现类似的情况。
我知道在一件事上,这种做法对我构成了生与死的差别。
2013年6月,我去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做年度体检,医生说我出现了一种癌症前期症状,称为巴雷特食管高度生长异常。组织生长异常是癌症的早期症状,演变成食管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每年的发病率约为15%。
食管癌是致命疾病,所以如果不治疗的话,很可能在3至5年我就患上癌症并死去。对待我这种情况的常规治疗方案是切除食管,但因为我的一些特殊病情,这种治疗方案不适合我。医生建议我先观望病情。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我开始为最终的死亡做准备,但也奋力求生。
我感到很庆幸,因为这一病情预断给了我足够的时间来做安排,以确保我最关心的人在没有我的情况下依然安好,并在仅剩的时间里与他们一起体味生活。我可能还有时间和我刚刚出生的第一个孙子混熟,但我不敢保证有足够的时间。
但正如你所知,我不喜欢简单听从别人的意见,即使是专家的意见,相反,我喜欢和可信的人一起审视各种意见。
于是我也让我的私人医生格莱泽安排我与另外4位研究这种病症的专家会面。第一个见的是一家大型癌症医院的胸外科主任,她说我的病情正在快速恶化。而和第一位医生的说法不同的是,她说有一种手术可以治愈我:切除我的食管和胃,然后将我的肠子接到我仅剩的一点食管上。
她估计我在手术台上死亡的概率是10%,导致终身残疾的概率是70%,但这样我继续活着的概率更大,所以她的建议显然值得认真考虑。
很自然地,我希望她能和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那位医生谈谈,他曾建议我观望。于是当着她的面,我给那位医生打电话,以了解他们如何看待彼此的观点。
结果让我眼前一亮。
尽管与我单独会见时,他们对我说了完全不同的情况,但当他们通过电话交谈时,他们试图尽量缩小分歧,以给对方面子。他们重视的是职业礼貌,而不是各自畅所欲言,以寻求最好的解决办法。不过他们的观点仍有明显的分歧,听他们通话也加深了我对问题的理解。
次日我见了第三位医生,他是一位世界知名的专家,在另一家声誉卓著的医院从事研究工作。他告诉我,只要我每三个月去医院做次内窥镜检查,我的情况就基本上不会给我带来任何问题。
他解释说,这就像皮肤里边的皮肤癌,只要持续观察,一出现新的组织生长就切除,不使病情转移到血液循环里,我就没事。他说,按这种方法来监控的病人和切除食管的病人,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简而言之就是不会因为患上癌症而死亡。他们的生活会保持正常,只是需要定期检查和诊断。
简单概括我在48小时里经历的一切:先是好像被判了死刑,然后出现了治疗的希望,实际上相当于把内脏掏出来,最后出现了一个简单的、只是稍微有些不方便的疗法,即观察有没有发生变异、在导致损害之前切除。最后这位医生说得对吗?
我和格莱泽医生又会见了两位世界级的专家,他们都表示,走这种检查程序就不会有任何事,于是我决定采取这种做法。在检查过程中,他们从我的食管上切下一些组织,送到实验室检测。
几天后,恰好距我64岁生日还有一周的时候,我得到了结果。结果太令人震惊了:检查完这些组织后发现,根本就没有任何高度生长异常!
专家也会犯错误。我的观点很简单:保持头脑极度开放,和聪明人一起审视问题,这样做是有好处的。假如我没有努力征求其他意见的话,我的生活就会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大多数人做出糟糕的决策是因为他们确信自己是对的,不让自己看到确实存在的更好的选项。头脑极度开放的人知道,找到问题的所有答案很重要,但提出正确的问题并向其他聪明人请教也很重要。与任何人知道的任何东西相比,“不知道”区域里的东西要重要得多,令人兴奋得多。
诚恳地相信你也许并不知道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并认识到,与你知道的东西相比,能不能妥善处理“不知道”才是更重要的。
人类正在走向一个既令人兴奋又危险的新世界,这就是我们眼前的现实。你永远都无法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完美,好消息是你犯的每个错误都能教给你一些东西,所以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