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纸面富贵

关于上市公司的纸面富贵,相信很多人都能理解:很多时候公司赚到的并不是真金白金,高企的应收款和存货带来的只是虚假的利润,因为现金流缺失,高成长最终不过是过眼云烟。

对于个人来说,在资本市场上赚到的钱,很多时候也只是纸上富贵。资本市场(股市、楼市、期货)是边际效应最佳体现的地方。举个极端点的例子,汉能集团首富李河君,身家远超马云几千亿,但他这个首富名副其实吗?他个人在汉能薄膜发电的持股接近了90%(或更多),想要操控汉能的股价变得易如反掌,边际效应告诉我们只要一点点的钱就可以左右汉能庞大的市值,李河君在汉能身上“赚到”只是纸面富贵,除非有人能把90%股份全部都接走,李河君能全身而退则他才是真的首富。但事实上根本没这样的傻瓜,就别说大规模减持了,汉能就是想在高位增发圈钱都没人会买账,用屁股都能想到汉能的市值比全中国所有光伏上市公司的市值都要高,这是有多离谱啊(别提蹊跷的关联交易了),所以汉能现在的现金流非常紧张,随时可能爆炸。

再从这个例子推演到个人散户,也是一样的。很多人告诉我,虽然现在很多股票有泡沫,虽然都知道这次泡沫破裂后是史无前例的悲惨,但做人要活在当下,享受泡沫。但我想问一句,各位有没有考虑过:除非你能早高点清仓且在熊市结束前不再进场,否则你赚到的很可能只是纸面富贵。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自己一定能在钟响前离场,但事实上你根本无法离场(当然,钟也永远不会响)。边际效应告诉我们,决定股价的一定是少部分资金,大部分资金最终赚到的钱不过是股票账户里虚拟的数字,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完成逃顶。可以设想,如果大多数人都能完成高位的清仓,那么谁来接盘呢?假设现在所有投资者在A股20万亿市值时买入,等到60万亿市值时全部卖出,这会发生吗?财富会凭空增加40万亿吗?再极端一点,假设未来央行印钞+储蓄搬家+新散户入场,把散户和股东的40万亿抛盘全数接走,那么现有的投资者拿到了40万亿的收益,社会的通货膨胀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呢?

所以大家就洗洗睡吧,别想太多了,虽然很无奈,但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大部分人不过在股市、期市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轮回罢了。真正能从证券账户里转出来再也不回去的钱才不是纸上富贵,不管这个钱你拿去买了房,还是买了车,还是出国旅游消费,这才都是真真切切的“真金白银”。

所以在A股大部分个股有明显的泡沫之时,我毫不犹豫的选择急流勇退,未来是属于各位继续看好的投资者们的,勇者们,你们上吧,我选择清仓A股,把资金转到估值极低的港股、其他全球市场、拿出来消费,好好陪陪家里人旅游消费,等到我关注的A股公司再次出现低估机会的时候,我自然会再回来的,顺便也会发布我个人的第一个私募产品。

PS.【新华网:监管层卖力支持股市原因分析 或解地方债之围】24日讯,去年来监管层大力支持资本市场发展。除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实现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和产业的转型外,利用资本市场汇集社会资金的功能来间接化解金融和债务风险,也是监管层“卖力”支持股市的重要原因。

【人社部发言人】国有资产划拨转入社保基金正由财政部牵头,国资委、人社部、社保基金理事会、证监会等部门共同推进参加,相关部门已经成立了专题工作组,建立了工作机制。意味着国有资产划入社保跨部工作机制已成立。国有股无偿划拨不是新闻了,去年就有多次风声,早已剧透。除国有股划拨社保减持外,高负债的央企、地方国企都在准备国有股的减持,重工、中铁等已经开始大规模减持。

////央企国企脱困、社保减持、地方债务、领导套现、对冲热钱、民企低利率圈钱……都在虎视眈眈,除少部分权重股外,整体估值泡沫早已超过人类最高峰是为了什么?牌还要怎么明着打?不说了,下周继续减仓,希望给位为国家好好做贡献,为国接盘。我就先跑了,不做叛国贼换美元,我觉得这就算不错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