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少将:心胜则兴,心衰则亡|推荐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
中共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战略学博士生导师
穷,不仅指物质,也指精神。
弱,不仅指体格,也指内心。
1919年,清华大学教授马约翰赴美进修,看见中国同学大部分面色苍白,文质彬彬,心里难过。他后来一直对学生说四个“要”:“你们要好好锻炼身体,要勇敢,不要怕,要有劲,要去干。别人打棒球,踢足球,你也要去打,去踢,他们能玩儿什么,你们也要能玩儿什么;不要给中国人丢脸,不要人家一推你,你就倒;别人一发狠,你就怕;别人一瞪眼,你就哆嗦。”
马约翰对学生说的四个“要”,不仅指体格,更包括内心。
1947年,人民解放军即将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关键时刻到来之际,毛泽东一连问了四个“敢不敢”:“我们长期在农村打游击,我们敢不敢进攻大城市?进去之后敢不敢守住它?敢不敢打正规战、攻坚战?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要吃、要穿,面临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共产党敢不敢负起责任来?”
毛泽东问周围人的四个“敢不敢”, 强调的也不仅是态势,更包括内心。
这就是心胜——首先在心中战胜对手。
心胜,并非胜利的全部,却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
人活着,必须要有精神。
精神是什么?
是内心的力量,内心的光明。
内心有力量,精神才有定力。
内心有光明,力量才有指引。
一个人,一支队伍,如果内心缺乏力量而期待外在力量弥补,那么不管外部力量多么壮观,恐怕都难以支撑。
真正的力量,首先发自内心。
毛泽东当年在井冈山搞工农武装割据,才几个人、几杆枪,就发出史诗般的预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靠什么?靠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了解,靠强烈的历史进取心。正是出自内心必胜信念和坚定意志,其话语也空前铿锵有力:“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再看看那个瘦骨嶙峋的圣雄甘地,没有一兵一卒,没有办事处,也没有权力,随身带一只山羊,以羊奶为食,周游贫困乡村和污秽城市,以自己蒙受苦难的方式唤起别人觉醒。就是这个看似弱不禁风、穿着单薄、终生主张非暴力的人,摧毁了大英帝国在印度的殖民体系。为核武器发明提供理论支撑的爱因斯坦也由衷赞叹;“我们的下一代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上真的有过这样一个人。”
再看看穷困潦倒于英国的马克思,因为交不起房租,多次被房东撵得搬家,连衣食住行都成问题,当时没有人认为这个整天泡在大英博物馆的《莱茵报》前编辑能有什么力量。但马克思主义却掀翻了多少王座、颠覆了多少独裁者、解放了多少民众、改变了多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其巨著《资本论》,东西方不知有多少经济学者今天又开始重读,寻找走出由于资本的贪婪导致世界金融危机的途径。
毛泽东、甘地、马克思,完全不具备今天我们认为取胜必备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当他们怀着内心百折不回的执著走向世界的时候,表面看一无所有。但今天全世界都承认,他们给他们的国家和民族、给全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致胜力量来自哪里?来自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信仰,他们的人格——一句话,来自于他们的内心。
真正的胜利到来之前,他们已经实现了心胜。
何须拿别处阳光照耀自己。
人人内心埋藏着星火。
点燃它——
让它燃成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