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能源、光伏和风电问题不在于行业没有空间,而是在于经历了过去三年牛市,大家对这个领域的参与度不断提升之后,不少公司的估值可能过贵了。
3、新经济赛道中有竞争力的专精特新、未来业绩依然有成长空间、估值不贵的公司,调整是机会。
4、今年要关注海外的一些冲击和中国央行的政策。中美的货币政策完全是反向的,在一段时间内我们觉得很难同向。
5、地产和保险还看不太清。做投资在风险没有看到完全确定出清的阶段,我们愿意选择最确定的最安全的东西来配置我们的资产。
6、互联网、通讯、传统能源领域部分公司值得关注。一个企业只要有价值,越跌对于价值型长期投资者来说,是很好的机会。一个企业的价值在于它满足了社会的刚需,解决了社会的痛点。
我们观点是很明确的,2022年和过去的这三年剧本是一样的。如果你投资掌握了方法、做对了就是新型牛市,如果你找错了方向、做错了,对于你来说就是个新型熊市。就像过去的一年,我们看到有很多投资者取得了很好的投资回报,这是因为他理解了牛市当中的一些因素,一些困守在困难地方不断亏钱的投资者,很明显是一个熊市。
所以我们觉得究竟是新型牛市还是新型熊市,两者都对。就像我们经常听到的那句大家很熟悉的话,最好的年代和最坏的年代,它取决于你站在哪个方向来看。

这些赛道股也是一样,整个大自然有它的四季,每一种植物,每一种花也有自己的四季。比如到了八九月份,荷花就再也看不到踪影了,但是你这时候对菊花可以有期待,10月份菊花谢了,这时候我们可以对梅花有期待。2022年开始可能很多品种,很多赛道又会迎来它自己的春季。

它的问题不是在于行业没有空间,而是在于经历了过去三年牛市,大家对这个领域的参与度不断提升之后,这里面不少的公司的估值可能过贵了。现在渗透率是6%,估值可能反映是 50% 的渗透率了。从 2021 年春节到现在,很多核心资产的股票跌了很多,不是公司不好,是估值走过头了。
我们2022 年提醒投资者一定要尊重常识,相信常识。什么是常识?巴菲特老先生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就是一个很宝贵的常识,再好的公司都不能给过高的估值。做投资你既要知道它好,还要知道它值多少钱。我们觉得第二个问题是专业投资者的必修课,对业余投资者来说是比较难的。

我再补充一点,关于今年热门赛道股的下调,虽然再好的赛道过热了会调整,但是对于成长型的赛道来说,我们看过国外无论互联网还是很多新经济的历史,指数调整30% 到 35%左右幅度就差不多了。所以我们觉得这一轮热门赛道股调整下来之后,对于里面有竞争力的专精特新的、未来业绩依然有成长空间、估值不贵的公司,这一次是很好的机会,越调整越好,这是我们跟市场有些不太一样的观点。

降低配置并不是说能精准地判断什么时候开始调整,其实还是基于一个很朴素的估值常识,跟我们其他领域跟踪研究的公司相比,估值空间吸引力已经下降了。所以我们就减持了这里的配置,增持了其他更有吸引力的方向。最近调了这么深以后,相反我们最近又开始更加关注这里了。

比如说在大家都很不喜欢的通讯领域,像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这种公司,其实我们觉得经过了很多年的持续下跌,美国又制裁,海外投资者又不可以持有,把它抛光了。我们从买公司的角度来看是很值得投资的。传统能源里面,比如受到美国制裁的中海油,从测算它的企业价值的维度来看很有价值。医药领域按照我们公司的跟踪,从去年开始整体就走入熊市。但当中的中药板块我们觉得估值挺便宜的、挺有吸引力的。所以我们医药里面配置的是更加倾向于往中药,尤其是中药配方颗粒方向去倾斜。所以我们在各个领域当中都喜欢去找一些用买断公司的标准敢于持有的公司。


中国也会受到阶段性的影响,但我们觉得对A股影响更大的还是中国自己的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的周期,自己的经济周期。我们觉得相对来说虽然有一些扰动,也有一些机构客户反复问我们怎么看美联储加息这个事情;我说我们要反过来看,一个是在过去几年美联储不断放水,美国股市不断创新高过程之中,中国有没有跟随?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股市都没有跟随。那么反过来看,最近我们看到包括一些中概股在海外整体的走势是强于美国股市的。我们觉得影响还是要看中国央行的政策,我们更加关注中国央行的政策。


过去一年多的变化主要是受到一些预期和政策,包括美国资本市场监管政策的影响。我们觉得这些政策始终有周期,一个企业只要有价值,越跌对于价值型长期投资者来说,确实是很好的机会。



所以我们觉得在这一轮地产出清的过程之中能够活下来的这些龙头公司,尤其是一些管理优秀的国企和央企还是有价值的。龙头公司如果在 8 万亿市值当中能占 20% 的市值,也有上万亿的市值,现在所有地产龙头公司也就 2000 来亿的市值。所以我们觉得好不能给过贵,那么差也得有估值底线。大家都不喜欢房子了,免费送给你,你还不要吗?所有商品都有它的价值所在。



做投资其实在做选择题,对于地产当下 yes or no 我们判断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择没有风险的、确定的领域,可能收益率会低一点。举个例子,比如2008 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巴菲特抄底,是通过买可转债抄了高盛的低,它的涨幅不是最大的,有很多公司的涨幅远远超过高盛,但是抄高盛是最确定的。做投资在风险我们没有看到完全确定出清的阶段,我们愿意选择最确定的最安全的东西来配置我们的资产。但一旦我们觉得进入达里奥所说的愉快去杠杆的阶段,就可以增加进攻性和弹性,在这个阶段我们还是觉得,地产领域的配置,相对会以最保守最稳健的方式参与。
